《通知》同時要求,醫療機構要開設麻醉科護理單元,提高麻醉科門診及護理服務質量,以此加大對麻醉學科的重視,進一步滿足患者多樣化麻醉鎮痛服務的需求。
設置麻醉門診 讓麻醉師從幕后走到臺前
國家衛計委指出,臨床麻醉工作的主要任務包括提供麻醉鎮痛服務,消除或減輕手術及其他診療操作帶來的疼痛和不適,減少手術、操作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并減輕應激反應等,同時監測患者生理功能,保障醫療質量及患者安全。
《通知》規定,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要設置麻醉科門診,加強門診麻醉相關服務。通過開設麻醉門診讓患者和麻醉醫師有了面對面溝通的機會,將麻醉手術風險評估前移。
設置護理單元 緩解麻醉科壓力
針對目前許多醫院麻醉醫師還承擔著“亦醫亦護亦技”的角色,《通知》規定,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要設置麻醉科護理單元,加強對麻醉患者的護理服務,從而推動麻醉護理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
麻醉科護士主要配合麻醉醫師開展麻醉宣教、心理護理、物品準備、信息核對、體位擺放、管路護理、患者護送、儀器設備管理等適宜的護理工作。
統一人數配置 明確護士要求
如何才能成為一名麻醉護士呢?
《通知》指出,醫學院校護理學專業畢業、取得護士執業資格并經過注冊,原則上在臨床工作滿2年以上,經過相關培訓并考核合格方可從事麻醉科護理工作。
由于目前國內麻醉護理尚處于初級階段,各地麻醉護理的發展程度不一,尤其是對麻醉科護士配置爭議較多。《通知》中就針對護士的配備做出規定,麻醉科應當按照護士與手術臺數量≥0.5:1的比例配備手術間護士。
我國多家醫院已開設麻醉門診
事實上,此前我國多地醫療機構都已開設麻醉門診。據媒體報道,山東省立醫院開設的麻醉科門診就診對象包括:擬收住入院行手術治療并有心、肺等重要器官相應合并癥的患者,可同時到麻醉科門診進行麻醉前評估,給予相應處理及會診意見,避免住院后因合并癥而推遲手術;擬行無痛手術治療(無痛人流、無痛胃腸鏡、纖支鏡檢查、分娩鎮痛等) 并有心、肺等重要器官相應合并癥的門診患者,可預先到麻醉科門診評估并進行相應處;承擔門診/住院患者及麻醉相關問題咨詢;日間手術的患者進行麻醉前評估。
山東省立醫院開設麻醉門診的做法并非首創。
2015年4月,湖北省首家麻醉門診在十堰市太和醫院開診。在麻醉門診,麻醉醫師為患者進行麻醉前評估和咨詢,優化患者就診流程,最大限度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2016年2月,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麻醉科麻醉門診啟動。患者只要做完麻醉術前評估,所有與手術環節相關的醫師護士都可以在各自的工作單元查詢到該患者的評估報告;患者只要此前在中大醫院做過麻醉和手術,就能調取出前次手術圍術期的不良事件及麻醉相關并發癥記錄,并呈現在評估報告上,實現了門診評估與術前訪視之間的銜接;對于手術當日住院而無法術前訪視的患者,麻醉醫師可以直接使用門診評估報告制定麻醉方案,避免因準備不充分導致的手術延遲或取消。
2016年4月1日起,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推出麻醉門診,每天下午都有教授級麻醉醫師坐診。
其實,麻醉門診在國外非常普遍,麻醉門診的存在也十分必要。從臨床上看,老年患者,特別是合并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等患者,十分需要進行麻醉前評估,這樣既可提高麻醉的安全性,也能優化就診流程,縮短就診時間。
麻醉門診相繼開診,這無疑是麻醉醫師從幕后走到臺前的重要一步。隨著日間手術的推廣,麻醉醫師也將這方面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