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醫信CEO 陳中陽
驅動之爭
在醫療領域,一直有“醫療信息化發展是技術驅動還是業務驅動”的爭論。在宣武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探索中,也會遇到這樣的疑問:信息化建設該由誰來主導,是業務需求部門,還是信息技術部門?抑或是“一把手”工程?
李嘉認為,醫院信息化建設要從臨床業務的需求出發——業務需求方提出臨床存在的問題,由信息部門引領解決,信息部門和業務部門緊密配合,隨時反饋改造效果,實現持續改進。
而在這個過程中,醫院高層要站在醫院信息化建設乃至整體發展的角度,綜合考量業務部門的需求,進行頂層設計。在這個意義上,醫院信息化建設又是“一把手工程”,醫院領頭人要擁有對信息化建設的前瞻眼光和國際化視野,同時清楚了解醫院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并有依靠信息化來解決這些問題的迫切欲望。“信息化建設需要巨大投入,這需要一把手統籌完成。”梁志剛說。
在梁志剛眼里,驅動之爭更像是一個悖論,兩種路徑像一把劍的兩個刃,既對立又統一。信息技術是保障系統安全平穩運行的手段;但技術再先進,最終要以滿足醫生、護士和患者的需求為目標。“業務、技術合二為一,互相依存、彼此促進、共同發展。”
當然,無論以何驅動信息化,對于醫院來講,信息化建設歸根結底是為患者服務。
“醫院不是為信息化而信息化,單純的技術進步不一定能夠在實際工作中,對醫療場景有更大的應用。”梁志剛說,醫院作為一個相對特殊的地方,信息化要保證醫護人員有更好的工作環境,促進更精確的診療措施和治療手段的應用。“提升醫院的服務水平,保證患者安全,這是我們做信息化建設的出發點。”
盡管在外界看來,宣武醫院為通過HIMSS7可謂殫精竭慮,但在院方看來,能否通過HIMSS7并不是最重要的,“以評促建”是醫院評級的初衷。
梁志剛談到,醫院要做好內涵建設,要通過最先進的標準來提升醫院的服務能力、運行能力、安全保障能力。“過七級不是目的,這只是一個過程或者是手段。”
賦醫療以“智慧”
透視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醫療信息化在整個醫改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分級診療、醫保信息互聯、醫聯體和三醫聯動等醫改工作,信息化手段都成為強大的助力。無論是李嘉、梁志剛還是陳中陽,都正在目睹,醫療信息化正在給醫療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
“全”“易”“精”或許可以涵蓋李嘉理想中的大數據醫療應用場景。“全”意味著要建立覆蓋患者一生的健康數據集合;“易”表達出患者數據調取的便捷性,醫院可以通過任意一臺電腦調取他一生的數據,“無論他在宣武醫院就診,還是在其他的醫院就診”;此外,數據精確性異常重要,醫院采集數據要進行結構化的篩選和處理。
到目前為止,這樣的目標還無法企及。陳中陽認為,問題的關鍵在于數據的采集與存儲,如今患者數據還局限于大醫院內部或者醫聯體之間,數據共享依然存在壁壘。
陳中陽說,數據的更大范圍共享、集合、處理,在技術上已經不是問題。醫院之間的數據互通需要醫療機構之間打破藩籬。
此外,在醫療機構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HIS系統也在成為一個瓶頸,推倒重建還是平臺治理,需要醫院實際情況做出抉擇。
在陳中陽的方案中,醫院信息系統應該具備智能化、標準化、高可擴展、全流程監控等特質,在支持院內臨床信息管理的同時,兼顧院內外其他信息的集成應用,實現電子醫囑、電子病歷、區域協同功能集成。基于此,可以構建智慧醫院信息平臺,對各類繁復的信息進行結構化處理和標準化、多維度的展示,為運營管理決策、臨床決策以及臨床科研應用提供數據基礎。
當然,理想中的大數據應用場景不會局限于醫院內。隨著公立醫院改革的縱深推進、醫聯體不斷拓展、私營連鎖診所不斷涌現、集團化醫院愈發龐大,遠程醫療信息系統擁有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從院內到院外,從區域醫療衛生到“醫療+互聯網”,醫療大數據在不斷拓展。在陳中陽眼中,集中如此龐大的數據可在應用領域實現更大的價值,而價值的核心是為醫療以及患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