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拿下廣東多家醫院大單,100億!
日期:2017/12/31
醫藥云端工作室:挖掘趨勢中的價值
來源:時代周報 吳綿強
擁有千億市值的中藥材巨頭康美藥業(600518.SH),正積極與實力雄厚的醫藥流通巨頭PK。近日,其連續中標廣東省醫療機構藥品配送項目,從國藥、華潤等“國字號”醫藥央企手中分得一杯羹。
12月18日,據媒體報道,根據招標機構日前公布的信息顯示,康美藥業最近成功中標廣東多家醫療機構項目,合同期內訂單總額將超過100億元。
當晚,康美藥業發布澄清公告予以證實。招標結果顯示,康美此次中標了兩大項目,分別為廣東省中醫院藥品供應鏈延伸服務項目合同,服務期限5年合計約25億元;揭陽市直公立醫療機構藥品及醫用耗材物流服務項目,服務期限10年合計約80億元。
“這是(康美)產業集群的必然。”12月19日,康美藥業不愿具名的內部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作為康美藥業董事長、實際控制人,馬興田這位潮汕醫藥大佬看中的不只是中藥材市場,更是在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的背景下不斷釋放的巨大改革紅利。
近年來,康美藥業不斷加大拓展步伐,并擁有對地方政府資源的強大整合能力。據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康美藥業陸續與重慶、甘肅省定西市、貴州、云南、廣東懷集、深圳寶安等地方政府簽約,以實現更多醫療資源的落地。
截至12月22日收盤,康美藥業下跌0.05元,跌幅0.23%,報收21.79元,總市值達1077.90億元,系A股僅次于恒瑞醫藥(600276.SH)(總市值2006.47億元)、復星醫藥(600196.SH)(總市值1165.23億元)的醫藥行業市值第三大公司。
PK流通巨頭
康美藥業稱,11月24日,公司收到國義招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義招標”)發來的中標通知書,在《廣東省中醫院藥品供應鏈延伸服務招標項目》(招標編號:0724-1700D84N0221)中,公司為此藥品供應鏈延伸服務項目的4家中標人之一,服務期限為5年。
建于1933年的廣東省中醫院,被譽為“南粵杏林第一家”,已擁有大德路總院、二沙島、芳村、珠海等5間三甲醫院以及廣州下塘等3個分門診的大型綜合性中醫院。2016年度藥品采購金額約20億元。
此次招標活動由廣東省中醫院委托國義招標為招標代理機構,采用公開招標方式。
根據國義招標官網11月20日公布的招標結果公示,此次有7家企業參與招標,除康美藥業外,均是長期專注于醫藥商業配送的企業。分別為:
-
中國醫藥流通排名第一位的“國藥系”國藥控股廣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藥廣州”);
-
第二位的“華潤系”華潤廣東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廣東”);
-
第三位的“上藥系”上藥控股廣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藥廣東”);
-
第五位的“廣藥系”廣州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醫藥”);
-
以及廣州本地物流配送企業廣東通用醫藥有限公司;
-
廣東大翔藥業有限公司。
據了解,此次在7位評標委員會專家的評審下,康美藥業綜合得分排名第一位。廣州醫藥、國藥廣州和華潤廣東,分別屈居第二、第三和第四。同時,康美藥業還為第一中標人,而第二、第三和第四中標人分別為廣州醫藥、國藥廣州和華潤廣東。
實際上,康美藥業與廣東省中醫院早有合作。正大力向全國推廣的明星項目“智慧藥房”,便是由康美藥業在2015年與廣東省中醫院聯手合作推出。
2015年3月,康美與廣東省中醫院簽訂《中藥飲片代煎及藥品配送服務協議》,雙方擬合作向患者提供藥品調劑、中藥飲片代煎、膏方制作、個性化加工和炮制、送藥上門服務。
“在中藥領域,很少有企業把服務真正做到醫院去。”對于康美藥業在醫院領域的布局,一家大型醫藥流通上市公司熟悉醫藥政策的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據康美藥業披露,2016年度,其銷售給廣東省中醫院藥品及器械約3.6億元。今年以來,雙方的合作繼續深化,前三季度的業務量已超全年。康美藥業稱,2017年1-9 月,其銷售給廣東省中醫院藥品及器械約3.66億元。
據康美藥業透露,此次中標預計每年新增供應金額約5億元,占公司2016年度經審計的營業總收入的2.31%。服務期限5年合計約25億元,中標合同的履行將對公司未來的經營工作和經營業績產生積極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在康美藥業的“大本營”揭陽市,作為當地最大的經濟支柱企業之一,其拿下了揭陽市直公立醫療機構藥品及醫用耗材物流延伸服務招標項目。
據康美藥業此次公告,2017年12月18日,公司收到國義招標發給公司的中標通知書,其為此次揭陽市直公立醫療機構藥品及醫用耗材現代化物流延伸服務招標項目的中標人,服務期限10 年,中標金額80億元。
時代周報記者從國義招標官網查詢到,康美藥業公布的此次項目,與其一同參與競標的,同樣是廣州醫藥、國藥廣州、華潤廣東、廣東通用等企業。康美藥業在該項目綜合得分排名榜中位列第一,其他企業排名均靠后。
康美藥業稱,公司2016年度和2017年1-9月,銷售給本次中標揭陽市直公立醫療機構藥品及器械分別為約0.32億元和約0.30億元。而未來10年,康美藥業將牢牢掌控揭陽當地市直公立醫療機構醫藥商業配送市場。
“本次中標預計每年金額約8億元,每年新增供應金額約7.6 億元,占公司2016年度經審計的營業總收入的3.51%。服務期限10年合計約80億元。”康美藥業稱。
加碼政企合作
除了在廣東省內開展醫藥商業配送業務外,康美藥業在全國多個省份也開始陸續布局。
今年,康美藥業的醫藥流通業務已在重慶“落地生根”。2017年5月,其以861萬元的價格,收購了一家在當地擁有12年醫藥流通企業重慶瑞泰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瑞泰”),“公司在重慶地區開展醫藥流通業務,必須擁有一家具備資質的醫藥商業公司。”
重慶瑞泰主營化學藥、中成藥和醫療器械(含一、二、三類)的銷售,主要向醫院等終端直銷和向醫藥客戶配送,“在當前醫藥流通監管政策環境下,收購完成后,有利于公司通過重慶瑞泰的終端渠道和配送資質拓展重慶市場的藥品銷售”。
在重慶當地,擁有國資背景的重慶化醫控股(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重慶化醫”)旗下的重慶醫藥,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醫藥流通企業,營收規模排名全國第十位。
重慶醫藥在今年一度借殼*ST建峰(000950.SZ)上市,在登陸資本市場后,這家醫藥流通企業勢必將實力大增。除此之外,重慶當地醫藥巨頭還有太極實業(600667.SH)等企業。
在“健康中國”以及全面深化醫改的背景下,各地正在井然有序地進行醫療體制改革,從而釋放更大改革紅利。
據時代周報記者觀察,康美藥業在中醫藥全產業鏈模式的運作下,擅長以投入重金的形式,與地方政府合作,以嫁接更多的醫療資源,這對于后續業務拓展,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康美藥業官網消息,2016年9月22日,馬興田親赴重慶,參與康美藥業與重慶市政府的簽約儀式。
據悉,康美藥業將投資50億元。根據協議,雙方將就中醫藥創新研究平臺建設、道地藥材種苗培育、中藥飲片生產、中藥配方顆粒及中成藥生產、“互聯網+醫療”服務、參與公立醫院改革、公立醫院藥品耗材采購配送服務、中藥材大宗現貨交易中心建設、中醫藥健康養生、中醫藥博物館及文化廣場建設等領域開展全面深入合作。
同一天,康美藥業董事會審議決定,與重慶化醫共同投資15億元在重慶南川區合建“康美藥業(南川)生產加工基地”。
兩個月后的2016年12月8日,康美藥業與榮昌區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榮昌投資打造三級聯動醫聯體和分級診療示范工程、醫養健康基地,打造醫藥綜合物流配送基地,構建輻射“成渝城市群”的大健康全產業生態圈。
不過,截至目前,上述簽約項目仍并未投入。
據康美藥業最近公告,截至2017年12月15日,上述南川生產加工基地和榮昌項目均尚未投入,“榮昌項目規劃涉及國有資產處置等程序,需等待國資部門批復”。
在重慶業務拓展還未完全投入的同時,康美藥業又向西南腹地貴州省挺進,準備在當地開展總投資金額約50億元人民幣的項目。
12月4日,康美與貴州省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根據協議,康美將全面參與貴州省大健康醫藥產業的改革、發展,雙方決定在中醫藥產業精準扶貧、中醫藥(苗藥)集約化制造、醫療設施建設與管理、醫療健康大數據、智慧藥房、現代醫藥物流延伸服務、中醫藥(苗藥)創新研發中心、國家級康養綜合項目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
信息來源:醫藥云端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