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寧波市鄞州醫藥藥材有限公司!
       
      今天是:2025/5/20 1:09:16
       
      寧波市鄞州醫藥藥材有限公司 | 寧波明州醫藥有限公司
       
      查詢賬號:
      登陸密碼:
       
      驗證碼: 驗證碼
       
       
       
       
       
      國內熱點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國內熱點
       

      【行業研究】2017年醫藥流通行業研究

      日期:2017/12/31

      作者:魏銘江

      聯合資信   工商一部


      摘要

      目前,中國醫藥流通行業整體規模保持增長趨勢,雖然近幾年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增速有所下滑,但仍維持高于當期GDP的增速,表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十二五”期間,全國已經形成了四家全國性醫藥流通龍頭企業及多家區域性醫藥流通龍頭企業的基本競爭格局。

      從外部宏觀環境來看,中國人均醫療衛生支出持續增長,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未來人口結構的必然發展趨勢,加上國家城鎮化政策的不斷推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等多種因素使得醫藥流通行業長期以來維持高景氣度,行業發展水平逐步走向國際化。從行業內部發展來看,醫藥流通企業普遍存在下游話語權較弱,盈利模式單一,盈利空間收窄,貨款回收周期長,債務規模持續擴大,短期償債壓力增加等問題,但發行主體多為中央及地方國企,且基本都是上市公司,企業經營和財務情況良好,整體違約風險處于可控范圍內。

      短期來看,隨著2016年“兩票制”等一系列醫改政策的密集發布,企業長久以來形成的經營模式將被徹底改變,需要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并協調上下游資源以應對外部突變的環境。中長期來看,目前的行業格局將被重塑,未來若干年兼并、收購將成為常態,行業資源向龍頭企業聚攏,行業集中度持續上升,產業結構也隨之不斷優化。


      一、醫藥流通行業概況

      1、行業概述

      醫藥流通是指連接上游醫藥生產企業和下游經銷商以及終端客戶,通過流通過程中的交易差價及提供增值服務獲取利潤的一項經營活動,主要是從上游廠家采購貨物,然后批發給下游經銷商,或直接出售給醫院、藥店等零售終端客戶的藥品流通過程。作為醫藥產業鏈中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的主體,醫藥流通企業通過交易差價及提供增值服務獲取利潤;通過建立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的物流配送體系,大大降低醫藥流通環節的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保障了人民的用藥需求,有巨大的社會效益。

      2、經營模式

      醫藥流通企業的主要商業運營模式分為兩大類——醫藥批發和醫藥零售;其中醫藥批發又可細分為:①純銷模式(又稱醫院銷售),指醫藥流通企業直接將藥品銷售給醫院(第一終端,主要指二級及以上規模的醫院);②商業調撥,指醫藥流通企業將藥品銷售給其他流通企業,如其他醫藥分銷商等;③快批(又稱快配),指針對城鄉交界處和農村市場的第三終端進行銷售。醫藥零售可分為單體零售和連鎖零售,其中連鎖零售分為:①直營連鎖,指連鎖藥店企業的門店均由連鎖藥店企業全資或控股開設,實現采購、物流配送、品牌標識、信息系統、門店管理等各方面的統一管理;②加盟連鎖,指特許經營者將自己擁有的商標、商品和經營模式等以加盟合同的形式授予加盟商使用,加盟商按照合同規定在特許經營者統一的業務運營模式下從事經營活動,并向特許者支付相應費用。


      醫藥流通企業主要有3種盈利來源:藥品差價費(純銷中的零售終端和醫院終端配送業務)、廠家促銷和返利費(部分批發配送業務和幾乎全部純銷配送業務)和配送費等。現階段大部分的醫藥流通企業依靠這三種盈利模式,扮演“搬運工”的角色,并沒有體現出醫藥流通企業的獨特價值。近年來一些大型醫藥流通企業(如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及其子公司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華潤醫藥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華潤醫藥商業集團、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進行新的盈利模式創新和轉型,通過提供一些個性化的服務(如幫助醫院定標、幫助企業投標、為上游企業提供藥品流通和庫存數據、為醫院提供院內藥品流通和管理、藥房改造和托管、庫房改造和托管等),整合價值鏈上的各個環節,為客戶提供各種增值服務,來創造更多的商業價值。

      3、上下游產業鏈

      上游醫藥制造業

      醫藥流通企業上游主要是醫藥制造企業,目前國內醫藥制造企業數量眾多,市場集中度較低,競爭較為激烈,上游屬于充分競爭行業,作為中游的醫藥流通企業具有一定選擇權,能降低對上游供應商的依賴程度,進而降低采購成本。但具有優勢醫藥品種的醫藥制造企業,在選擇配送商(醫藥流通企業)方面也有一定強勢地位,具有完善的銷售渠道網絡,一定資金實力及良好服務的醫藥流通企業將成為首選。醫藥零售企業上游除了醫藥制造企業之外,還包括一些醫藥分銷企業,醫藥分銷是醫藥零售最主要的供應渠道。

      下游終端

      下游客戶:醫藥批發企業將藥品銷售給醫藥零售企業和終端醫療機構,其中以醫療機構為主;醫藥零售企業,直接將藥品銷售給終端消費者。

      醫藥流通所處行業的下游行業為藥品銷售終端,主要分為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兩類,包括各類醫院、診所、鄉鎮衛生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零售藥店等。在中國目前的醫療體制下,醫院銷售的藥品占中國藥品銷售市場份額的60%~70%,醫院在購銷兩端均處于強勢地位。

      總體看,由于目前的醫療體制及產業鏈格局,醫藥流通企業在下游的話語權相對較弱。

      二、行業運行狀況

      隨著中國宏觀經濟的持續發展,加上城鎮化、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多重因素作用下,居民個人衛生消費的需求不斷提高,隨之帶來藥品需求的不斷上升。2006年以來,中國藥品流通行業銷售額快速增長,其中2009至2011年增速均在20%以上,2012年開始,行業銷售額增速開始趨緩,但增速仍高于中國GDP增速。根據商務部2017年6月發布的《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2016)》(以下簡稱“運行統計報告”),2016年中國藥品流通市場銷售規模穩步增長,增速略有回升。全國醫藥商品銷售總額18393億元,同比增長10.4%,增幅上升0.2個百分點,其中藥品零售市場3679億元,同比增長9.5%,增幅上升0.9個百分點。從銷售品類來看,西藥類銷售占74.4%,中成藥類占15.0%,中藥材類占3.0%,醫療器械類占3.3%,化學試劑類占1.2%,玻璃儀器類占0.1%,其他類占3.0%。

      從企業效益方面來看,2012~2016年,全國藥品流通直報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快速增長,年均增幅15.21%。2016年全國藥品流通直報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3994億元,同比增長10.84%,增幅同比有所放緩;利潤總額322億元,同比增長10.9%,增幅上升0.3個百分點;平均毛利率7.0%,同比上升0.1個百分點;平均費用率5.2%,同比下滑0.2個百分點;平均利潤率1.8%,同比上升0.1個百分點;凈利潤率1.5%,同比上升0.1個百分點。

      從銷售渠道分類來看,以終端銷售為主,醫療機構銷售占比高。2016年對生產企業銷售額60億元,占銷售總額的0.3%;對批發企業銷售額7520億元,占銷售總額的40.9%,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對終端銷售額10813億元,占銷售總額的58.8%,同比上升0.6個百分點。其中,對醫療機構銷售額7673億元,占終端銷售額的71.0%;對零售終端和居民零售銷售額3141億元,占終端銷售額的29.0%。

      從銷售區域來看,集中在華東、華北和中南三大區域。2016年全國六大區域銷售額占全國銷售總額的比重分別為:華東37.4%、華北16.2%、中南23.7%、西南13.0%、東北5.1%、西北4.6%。其中,華東、華北、中南三大區域銷售額占到全國銷售總額的77.3%,同比上升0.1個百分點。2016年銷售額居前10位的省市依次為:廣東、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安徽、山東、河南、四川、云南。上述省市銷售額占全國銷售總額的64.2%,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

      近年來,醫藥流通行業整體規模保持快速增長,行業運行良好。隨著新醫改政策的推行以及產業升級,藥品流通行業面臨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的考驗,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企業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三、行業競爭格局

      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統計,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國共有藥品批發企業12975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5609家,下轄門店220703家;零售單體藥店226331家,零售藥店門店總數447034家。目前,整個醫藥流通行業集中度較低,市場競爭激烈,減少流通企業數量,加快行業整合,提高行業集中度成為醫藥流通行業發展及相關醫改政策的一個基本方向。

      1、醫藥批發

      (1)醫藥批發行業競爭格局

      過去五年,國內藥品批發企業集中度持續提高。前100位藥品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同期全國市場總規模的比重持續上升,過去5年年均增長1.38個百分點。根據商務部發布的運行統計報告,2016年藥品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前100位占同期全國醫藥市場總規模的70.9%;其中,四家全國龍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同期全國醫藥市場總規模的37.4%。2016年藥品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前100位同比增長14.0%;其中,四家全國龍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2.2%。根據商務部2016年12月發布的《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其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藥品批發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批發市場總額90%以上,加上目前各項醫改政策的逐步落實,藥品批發行業整合進一步加快。

      醫藥批發企業按照業務區域可以劃分為全國性和區域性醫藥批發企業(部分企業帶有醫藥零售業務)。目前,全國有四家全國性醫藥批發企業龍頭,各個地區又存在一家或者多家區域性龍頭企業。


      (2)四家全國性醫藥批發龍頭企業:

      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醫藥集團”),依托其子公司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藥控股”)擁有全國最大的藥品分銷網絡,主要銷售包括藥品、醫療器械和藥材飲片等,銷售規模連續數年在全國醫藥流通企業排名中位居第一。

      華潤醫藥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醫藥控股”)依托其子公司華潤醫藥商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醫藥商業集團”)作為醫藥流通的經營主體,在全國30個重點省市建立了銷售網絡,在2016年度醫藥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排名第二。

      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醫藥”),在2016年度醫藥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排名第三,覆蓋全國20個重點省市,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北和華南區域。

      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州通”),作為中國最大的民營醫藥流通企業,其營銷網絡已經覆蓋國內70%以上的行政區域,并與超過10萬家下游客戶建立了穩定的業務關系。

      上述4家公司均為集團公司,業務板塊以醫藥批發業務為主。2016年醫藥流通板塊毛利率基本維持在6.33~7.57%,整體營業利潤率受其他高毛利板塊的影響維持在較高水平(7.63~15.31%)。九州通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民營醫藥流通企業,擁有較為獨特的快批模式——主要供應第三終端等基層醫療市場,業務專注于醫藥流通,因此與三大巨頭相比收入規模較小,由于九州通醫藥工業板塊收入占比小且毛利率相對較低,使得其整體營業利潤率低于其他3家(為7.63%)。        

      作為醫藥流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營銷網絡的建設和物流配送能力不僅影響目前行業的競爭格局,在行業加速整合階段,龐大且高效的營銷網絡和物流配套將是決定醫藥流通企業未來行業地位的決定因素之一。

      中國醫藥集團的營銷網絡按照全國及省級兩級集中采購體系建設。截至2016年底,中國醫藥集團在北京、上海、廣州及西安建立了4個樞紐,省級物流中心38個,地市級物流網點185個,零售物流網點24個,總網點251個。物流中心擁有先進的倉儲條件,運用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對各個區域的藥品進行統一調配。此外,中國醫藥集團還會為供應商及客戶提供包括供應商解決方案、網上產品訂購、存貨追蹤與管理、分銷中心管理及供應鏈管理顧問服務等供應鏈增值服務。截至2017年3月底,中國醫藥集團直銷客戶已覆蓋全國15589家醫院,此外還擁有其他分銷商客戶8911家及零售藥店90122家。

      華潤醫藥控股旗下醫藥流通經營主體華潤醫藥商業集團是北京市最大的醫藥流通企業,擁有7.7萬平方米經營場所,北京地區有9萬平方米醫藥物流配送中心,華潤醫藥商業集團承擔了包括北京14個區縣的基藥配送,還承擔了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江蘇等區域共計150個地級市和縣級市的社區、新農合配送。

      上海醫藥已形成以華東、華北、華南三大區域為核心的全國性分銷網絡,覆蓋20個省市及自治區及各類醫療機構超過2.5萬家,醫藥零售分布在16個省市區,總數達1800多家,2016年上海醫藥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98億元,主要用于GMP改造及醫藥物流建設,在完善北京、上海等全國物流基地建設的同時,積極推進華東、華中和華南區域物流中心的建設,是全國首家國家級醫藥物流服務業標準化企業。

      九州通先后在湖北、北京、河南、上海、廣東、福建、江蘇等地投資設立30家省級醫藥物流中心和54家地市級物流中心,截至2016年底,九州通已經布局了84個醫藥物流配送中心,擁有零售藥店911家(含加盟店)。

      (3)區域性醫藥批發龍頭企業:

      區域性醫藥流通(以醫藥批發為主)公司包括嘉事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國藥集團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的瑞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的南京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的廣州醫藥有限公司和國藥集團一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目前隨著新醫改政策的推進及行業競爭壓力加大,區域性的醫藥流通企業開始紛紛整合當地醫藥流通資源,加大渠道下沉力度,鞏固自身競爭力。

      總體看,隨著新醫改政策的不斷推進,行業內兼并重組現象將成為常態,目前全國已經形成四家全國性龍頭和多家區域性龍頭企業為格局的行業生態,由于前四家在規模體量、營銷網絡建設、上游藥品和下游客戶資源的控制力度上與其他區域性龍頭企業有絕對性差距,區域性龍頭短期內很難趕超四家全國性龍頭企業,未來“4+N”模式將成為行業基本格局。

      2、醫藥零售

      近幾年,中國藥品零售市場規模總體呈增長趨勢,但是由于國家宏觀經濟增長放緩、藥品零加成政策的逐步推廣削弱了藥店價格優勢、藥品價格持續下降,藥品零售連鎖企業面臨經營成本持續上漲壓力,再加上醫院藥房社會化低于預期、醫藥電商快速增長擠壓市場空間等原因,使得藥店傳統業務增長空間收窄,零售藥店市場規模增長持續放緩,2014年藥品零售市場銷售總額增速回落至10%以下,增幅為9.10%,2015年進一步降至8.6%。2016年,隨著國家各項醫改政策及健康產業政策的陸續出臺,藥品零售市場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2016年藥品零售市場銷售額3679億元,同比增長9.5%,增速同比上升0.9個百分點。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運行統計報告,2016年銷售額前100位藥品零售企業門店總數為54391家,占全國零售藥店門店總數的12.20%;2016年前100位藥品零售企業銷售額占零售市場總額的29.10%,同比上升0.3個百分點。其中,7家全國龍頭企業的銷售總額占全國零售市場總額的12.90%,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14家區域零售連鎖企業的銷售總額占全國零售市場總額7.90%,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全國龍頭企業市場占有率較上年略有提升,區域零售企業市場占有率略有下降,整體來看,行業集中度繼續上升。根據商務部藥品流通行業的“十二五”規劃中(《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提出的“藥品零售連鎖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零售企業銷售總額60%以上;連鎖藥店占全部零售門店的比重提高到2/3以上”來看,目前行業競爭格局與規劃仍有較大距離,未來集中度提升空間廣闊。

      醫藥零售企業按照業務區域可以劃分為全國性和區域性醫藥零售企業,行業內的企業如國藥控股國大藥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大藥房”)、老百姓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老百姓大藥房”)、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都屬于全國性的醫藥零售企業;云南鴻翔一心堂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心堂”)、益豐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豐大藥房”)等屬于區域性醫藥零售龍頭企業。


      過去10年,全國零售藥店整體呈快速增長趨勢,年均增幅18.39%,其中零售連鎖門店和零售單體藥店數量有升有降。2012年以后開始出現分化,2012年以前零售連鎖企業總體發展較為緩慢:一是來源于醫療機構的處方少和醫保定點藥店少的局面仍未改善;二是醫保覆蓋面擴大、報銷比例提高,更多的人到醫院就診開藥,零售藥店客流減少;三是一些地方相繼下達“限售令”、“禁售令”,限制醫保定點藥店開展多元化經營。此外,零售藥店還面臨房租、人力、物流等經營成本快速上漲的壓力。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部分零售企業紛紛開始抱團。

      2012年以后,隨著新醫改政策的實施及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醫藥零售行業毛利率持續受到擠壓,零售單體藥店由于在投融資和運營方面缺乏競爭力,導致門店數量開始下滑。與此同時,通過資本運作尋求發展的企業越來越多,一批藥品零售企業(包括一心堂、益豐大藥房、老百姓大藥房等)成功上市,通過資本平臺融資進行資源整合不斷增強競爭力。隨著行業兼并重組的持續進行,零售連鎖藥店門店數量呈加速上升趨勢。2013年6月新修訂的《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簡稱新版“GSP”)出臺,新版GSP在軟硬件方面對企業經營制定了更為嚴格的標準,大幅提高了行業準入門檻,單體藥店生存壓力進一步加大,將逐步被收購或者退出市場,醫藥零售行業集中度與連鎖率將持續提升,龍頭企業呈現強者愈強態勢。2012~2015年,零售連鎖門店數量以年均15.88%的增幅持續增長,而零售單體門店數量年均降幅達5.30%(一部分由于缺乏競爭力退出市場,一部分被大型連鎖零售藥企收購)。同期,零售連鎖率自2012年開始加速上升,從2012年的36.01%增長至2015年的45.73%。截至2016年11月底,零售連鎖率已達到49.40%。


      醫藥零售行業競爭越發激烈,加上政策的引導,中國以前小、散、亂的零售藥店格局正快速向規模化、品牌化的趨勢發展。美國前三家醫藥連鎖企業合計占有市場90%以上份額(2015年,美國前三大連鎖藥店市場占比分別為CVS50.60%、Walgreens 28.40%、Rite Aid 10.40%),日本前十家連鎖藥店的集中度也達到60%以上。中國的藥店集中度還很低,截至2016年底,中國前3家藥店龍頭的集中度為8%,前6家為12.90%,相比海外成熟市場,中國藥店龍頭企業的市場份額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2016年及“十三五”期間,借力資本市場,全國范圍將逐漸產生超大型醫藥企業集團和一大批全國性、區域性大型骨干藥品流通企業,而且通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融資的藥品流通企業將明顯增多。此外,國際性藥品流通企業進入中國的步伐在加快,國際競爭國內化局面已經形成。

      總體看,經過多年發展,醫藥流通行業規模不斷增長,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經過行業內大量兼并重組后,目前中國醫藥流通市場已經形成了四家全國性醫藥流通巨頭,區域性醫藥流通企業地方割據的競爭格局。未來,政策層面的引導及鼓勵加上外部環境競爭加劇,行業集中度還將進一步提升。

      四、行業政策

      從整個政策層面來看,近幾年圍繞“醫改”為中心的相關政策呈現出發布密集、覆蓋廣、開始往基層下沉等特點。

      1、中國醫藥商業行業監管體制及法律法規、政策


      2、“兩票制”

      “兩票制”是指藥品生產企業到流通企業開一次發票,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開一次發票 。藥品生產、流通企業要按照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原則合理確定加價水平。鼓勵公立醫療機構與藥品生產企業直接結算藥品貨款、藥品生產企業與流通企業結算配送費用。

      可視為生產企業情況如下:1、藥品生產企業設立的僅銷售本公司(集團)藥品的經營企業;2、境內外藥品國內總代理(僅限一家國內總代理),安徽、河北、陜西、青海只限于進口藥品國內總代理(僅限一家國內總代理);3、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委托藥品生產企業或經營代為銷售藥品的。經營企業如需委托其他營企業進行配送的,必須提供藥品調貨單,相互之間不得發生購銷行為。

      (1)兩票制行業政策

      2009年1月17日,衛生部、發改委、藥監局等六部委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醫療機構藥品集中采購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關于“減少藥品流通環節”中指出:“藥品集中采購由批發企業投標改為藥品生產企業直接投標。由生產企業或委托具有現代物流能力大的藥品經營企業向醫療機構直接配送,原則上只允許委托一次。如被委托企業無法向醫療機構直接配送時,經省級藥品集中采購管理部門批準,可委托其他企業配送”意見的發布使得改革醫藥流通行業在國家政策層面有了支持。2016年4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明確要求醫改試點省份要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兩票制”,“兩票制”改革開始提速。2017年1月11日,國務院、衛計委等八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在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中推行兩票制的實施意見(試行)》,明確規定“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中要逐步實行‘兩票制’,鼓勵其他醫療機構藥品采購中推行‘兩票制’。綜合醫改試點省(區、市)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要率先推行‘兩票制’,鼓勵其他地區執行‘兩票制’,爭取到2018年在全國全面推開”,標志著“兩票制”正式落地。

       “多票制”

      在實施“兩票制”改革之前,醫藥流通行業普遍實施“多票制”。“多票制”主要指一些醫藥生產企業故意壓低藥品出廠的發票價格,俗稱“低開”,通過過票公司出具高價的稅票(“高開”)后流入終端市場(由于稅率不同,過票公司通過高開稅票偷稅獲得的利潤與上下游廠家分利)。由于中間代理商(主要指醫藥流通企業)眾多,層層加價盤剝,每一個經銷環節都會開具一次發票,故稱為“多票制”。藥品生產企業普遍采用“底價招商”模式(目前80%以上的國內廠家采用低開票)。簡單來說,多票制的實施中,藥品生產企業與代理商合作模式:藥品生產企業只負責生產(藥品生產企業一般都是先款后貨,需要代理商墊資),渠道建設和終端銷售由醫藥商業公司完成,代理商收入來源自銷售價和底價之間的差額。很多藥品生產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和資金實力有限,不具有銷售渠道的建設能力及下游終端客戶資源的控制力,無法承擔較大的管理、財務成本,所以很多都采取底價招商模式。

       “兩票制”


      兩票制實施后,醫藥流通的中間環節減少,整個環節只能開具兩次發票,藥品價格透明化,過票公司無生存空間(兩票制+營改增等政策的綜合實施,使得商業公司過票不再具有稅收優勢,各環節加價都會繳納增值稅),同時藥品流通企業之間的調撥業務也將大幅減少。以前作為行業主流的“底價招商”模式逐步被淘汰,“傭金招商”模式將成為主流(短期內,很多制藥企業無法使用底價招商模式,但是又無法自建銷售網絡,于是采取傭金代理模式以應對政策變化),傭金招商模式簡單來講就是藥品生產企業向醫藥流通企業(代理商)支付銷售提成傭金的形式與之合作。由于需要向代理商支付相關“傭金”,藥品生產企業需要高開發票,高開票與底價之間的差額部分一部分用于繳納稅費,一部分返還給代理商,成為代理商的利潤和運作成本,返還部分就是“傭金”。在“高開”模式下,藥品生產企業掌握了代理商的利潤,將擁有較強的話語權和銷售渠道的控制權,藥品生產企業和代理商的合作也將更加緊密(比如,新的合作模式下,藥品生產企業和代理商需要就藥價的市場信息、物流信息和資金等進行統一管理,以滿足雙方利益)。

      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國共有合計27個省份開始執行兩票制。隨著兩票制相關政策逐步頒布,從2017年開始,兩票制在全國各省的落地開始加速,2017年12月30日預計還有江蘇、河南和西藏正式實施兩票制,2017年預計有26個省份開始執行兩票制,2017年可稱為兩票制全國落地元年。

      (2)“兩票制”的實施作用

      行業將被重塑,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兩票制實施以后,作為上游的藥品生產企業,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都會增加,在選擇醫藥流通企業作為合作商時,除了考慮成本外,還要考慮流通企業自身渠道建設情況及經營資質(中國采取藥品經營準入制度,除了《藥品經營許可證》之外,還需要經營藥品流通的企業獲得GSP認證,新版的GSP于2015年6月正式實施,對于藥品零售企業的信息化倉儲、冷鏈管理、設備驗證、執業藥師配備等各方面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缺乏資質和銷售渠道的流通企業將被淘汰,其他具有一定銷售渠道和終端客戶資源的企業將被全國性和地方性的大型流通企業兼并收購,整個行業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中期來看,藥品流通行業整合大潮即將來臨,龍頭企業將持續受益。長期來看,藥品流通行業將形成以全國性和區域性龍頭為主的競爭格局。2017年11月15日,上海醫藥發出公告,擬以5.57億美元現金收購康德樂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康德樂馬來西亞100%股權,康德樂馬來西亞主要子公司康德樂中國在中國醫藥流通領域規模領先,其分銷業務規模位居全國第八,此次收購將進一步擴大上海醫藥在醫藥流通領域的規模并提升其在進口產品代理和國際供應鏈管理方面的優勢。

      藥品流通更加透明化

      兩票制的實施,由于缺少中間的多層代理及過票公司,藥品流通過程中發票、藥品是一體化管理,加價更加透明化,藥品價格和制造企業信息有源可查,劣質、假冒藥品更加難以生存,有利于藥品質量的提升。

      調撥業務將大幅下降

      根據兩票制的規定,醫藥流通企業之間的調撥在中標企業為進口品種總代理的情況下才能算作生產企業,藥品流通集團內部之間的調撥不可視為一票,上述措施將使得調撥業務出現大幅下降。隨著兩票制在全國各省持續落地,醫藥流通企業調撥業務短期內將產生較大影響,拖累其在醫藥流通業務的收入增速,但調撥業務屬于低毛利率業務,對醫藥流通企業整體利潤影響有限,且未來會促使醫藥流通企業加大高毛利的純銷業務比重。受調撥業務收入增速下降影響,如上海醫藥和華東醫藥2017年前三季度商業板塊收入增速同比均出現一定程度下滑。

      行業內大型流通企業呈現出“強者恒強”的趨勢

      由于中小型醫藥流通企業不適應新的政策,絕大部分企業尤其是沒有渠道及物流配送的將被淘汰,大型醫藥流通企業迎來擴張窗口期,通過不斷兼并收購,大型醫藥流通企業通過規模化效應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增強自身競爭力。

      CSO增長迎來爆發

      CSO(Contract Sales Organization)中文簡稱銷售外包組織,是指受藥品生產企業委托,承擔藥品銷售推廣工作的專門組織。由于兩票制和營改增的實施,很多中間代理商將無法生存,但是藥品生產企業依舊需要擁有完整的渠道和終端醫療資源的組織幫助制藥企業進行藥品的推廣和銷售,之前作為藥品流通環節的中間代理商或者醫藥代表等就可以選擇成立正規公司,為上游制藥提供銷售服務,以收取傭金作為收入。


      總體看,“兩票制”的實施將會規范醫藥流通市場,減少藥品流通環節,促進醫藥流通行業內的兼并重組,行業集中度將快速提高。

      五、行業關注

      (1)行業集中度較低,行業競爭激烈

      目前,全國藥品批發企業約1.3萬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5600多家,行業存在企業眾多、地域分散、市場競爭激烈等特點。近幾年隨著藥品降價、藥品招標采購和新版GSP管理辦法等政策的出臺,企業利潤空間被壓縮,競爭加劇,規模小且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率低下的企業將被吸收合并,行業整體集中度將持續提升。目前,美國三大醫藥批發巨頭合計占市場96%份額,中國仍與發達國家依然有較大差距。

      (2)盈利模式單一

      現階段,國內的藥品流通企業主要盈利來自購銷差價及返利,整個產業鏈中,藥品流通企業的基本生產活動創造的價值相對較低,雖然目前國內已經形成幾家全國性的醫藥流通巨頭,但均是短期內兼并重組帶來規模的快速增長,合并后普遍存在經營管理效率較低的問題。

      (3)應收賬款規模較大

      醫藥流通企業下游基本為醫院,賬齡一般較長,雖然下游醫院客戶償債能力較強,但較大規模的應收賬款對資金形成占用,企業面臨一定的資金壓力和回款風險。

      六、行業發展

      隨著兩票制和營改增等政策的相繼出臺,醫藥流通行業整體格局將被重塑,行業并購重組開始加速,在此過程中,大型醫藥流通企業由于具有一定的經營規模、品種資源、成本控制、物流和行業供應鏈整合能力等優勢,未來將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此外,批零業務一體化,延伸產業鏈,開發新興業務模式及提高對終端醫院的綜合服務能力將成為醫藥流通企業的主要發展方向。

      (1)批零業務一體化趨勢

      隨著新醫改政策的密集發布及《規劃》的引領下,醫藥流通行業面臨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的調整,隨著競爭越加激烈,醫藥流通企業開始尋求擴大自身規模,整合醫藥批發和零售業務以提高行業話語權,通過規模優勢降低成本以提高自身競爭力等方式抵御政策風險,尤其是上市企業可以借助資本力量實現快速擴張,在競爭中優勢更加明顯。2015年國藥控股下屬上市公司國藥一致將旗下醫藥制造板塊置出,并注入全國性的醫藥零售資產(注入的國大藥房是全國性藥品零售巨頭),交易完成后,國藥一致在原醫藥分銷的基礎上加入醫藥零售業務,將聚焦醫藥商業,其中國大藥房也實現了與資本市場的對接,國藥一致的綜合競爭實力得到有效提升。

      (2)醫藥流通企業開始向上游產業鏈延伸

      醫藥流通企業自身業務規模雖然較大,但是盈利能力較弱,通過收購上游藥品生產企業一方面可以保證采購渠道的穩定,降低采購成本,同時也可以增加公司整體的經營業績。如上海醫藥2012年以來先后并購了平原制藥廠及東英藥業,并對醫藥工業業務進行整合;九州通2014年收購山東博山制藥,之后組建北京京豐制造業等。

      (3)創新模式的不斷涌現

      隨著外部政策環境的進一步收緊,行業利潤率持續下降的趨勢下,企業需要尋求多元化發展和新的業務模式來抵御行業風險。取消藥品加成及增加藥事服務費等政策的頒布,藥品銷售利潤在醫院整體利潤中占比開始下滑,醫院有動力將醫藥銷售業務進行托管。醫藥流通企業除了可以和醫院進行藥房托管方面的嘗試,還可以為醫院提供專業化的后勤服務包括目前流行的PBM(藥品福利管理合作項目)和GPO(集團采購合作項目)、醫院信息化管理等業務模式,從而使醫藥流通企業從單純的藥品供應商轉型為醫院綜合服務商。如嘉事堂藥業開展的GPO“首鋼模式”等。此外,藥品零售企業紛紛圍繞大健康產業發展方向拓展增值服務,部分企業以網上藥房、中醫館、藥(美)妝店、品牌專賣店、DTP藥房、藥店聯盟等多種形式,推動行業創新發展等。 

      七、醫藥流通行業發債企業信用分析

      1、發債企業分析

      截至2017年8月底,在中國境內債券市場公開發行債券的醫藥流通企業主要為4家全國性龍頭企業及其子公司,以及部分區域性龍頭企業。所發行債券處于存續期內的發行主體合計14家,其中醫藥批發企業12家。

      (1)從級別分布來看,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為AAA的企業有6家,其中中國醫藥集團、華潤醫藥控股和上海醫藥(上海上實的醫藥流通經營主體)為3家全國性的醫藥流通企業,上述企業均為中央企業和國有企業,擁有廣闊的分銷渠道和上下游資源,銷售終端為醫院,經過多年的兼并、收購成長為全國性醫藥流通巨頭。南京新工是地方國企,已發展成為區域性流通龍頭;國藥控股是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旗下醫藥流通板塊主要運營主體,目前已建立了中國最大的、直達終端的藥品分銷、零售連鎖和物流配送網絡。

      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為AA+的企業共3家,3家企業均為民營企業,其中九州通屬于全國性流通龍頭,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民營醫藥流通企業,其開創的“九州通模式”,以下游分銷商、藥店、民營醫院和診所等市場作為主要銷售對象,通過滿足客戶多批次、多品規、小批量、物流量大的要求,實現終端客戶服務范圍的大幅增加,已經成為九州通的核心競爭力;華東醫藥是浙江省內醫藥流通龍頭,其多年來深耕浙江市場,上游供應商和下游醫院關系維護能力在浙江省內具有較大優勢;瑞康醫藥是以山東省為主的區域性醫藥流通龍頭,已經由單一的藥品配送業務,逐步轉型成包含醫療器械供應鏈服務、醫療后勤服務、移動醫療信息化服務、第三方物流等模式的全國綜合性醫療服務商,上述新增業務為瑞康醫藥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為AA的企業共5家,其中老百姓大藥房和一心堂均為中國知名醫藥零售連鎖企業,老百姓大藥房市場網絡主要集中在華中、華東和西北地區,目前共有1800多家門店,一心堂市場布局以云南省為基地,通過兼并、收購逐年向全國其他區域擴張,目前合計有4200多家門店,其中超過60%的門店集中在云南省內。南京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醫藥”)和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王生物”)作為區域性流通企業,其中南京醫藥業務主要覆蓋江蘇、安徽和福建等地,海王生物業務主要覆蓋山東、湖北、河南等地區。北京納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納通科技”)主營業務為醫療器械的代理和配送,主要業務覆蓋一線城市及沿海發達的二、三線城市。


      (2)從經營指標來看,醫藥流通企業資產周轉速度普通高于其他行業,其中批發企業存貨周轉速度普遍高于醫藥零售企業,2016年,12家醫藥批發企業的存貨周轉次數中位數為7.76次,而2家醫藥零售企業的存貨周轉次數中位數為3.39次。醫藥零售企業存貨周轉次數明顯小于醫藥批發企業,主要系醫藥批發企業較醫藥零售企業相比,采購和銷售的規模普遍較大,采購和營銷網絡覆蓋比較全面,且普遍具有更加高效及現代化的物流配送體系,由于批發企業所處的產業鏈的環節附加值較低,企業盈利能力普遍較低,只有不斷擴大銷售規模,提高經營效率,才能實現盈利。

      相反,醫藥零售企業應收賬款周轉速度大幅高于醫藥批發企業,2家主體的應收賬款周轉次數中位數為14.68次,大幅高于醫藥批發企業中位數4.46次,主要系醫藥批發企業下游主要是醫療機構,在中國目前的醫療體制下,醫療機構等終端長期處于強勢地位,對醫藥批發企業占款時間較長,使得企業應收賬款的回款周期較長;而醫藥零售企業下游客戶主要為終端消費者,主要的銷售方式為現金銷售、銀行卡銷售、醫保銷售等,其中現金銷售和銀行卡銷售無賬期,醫保銷售賬期較短。


      (3)從發債企業各級別序列的財務指標中位數來看,不同信用等級的發行人資產規模、收入規模和利潤總額均有非常顯著的差別,且隨著信用等級的上升,整體的財務指標也隨之向好。但從營業利潤率的中位數來看,與級別序列呈反相關,表現為AA>AA+>AAA,AA+企業中華東醫藥毛利率較高的醫藥工業業務占比較大,瑞康醫藥的醫療器械流通業務(毛利率比純藥品流通高)規模較大,使得AA+企業營業利潤率偏高。AA企業中老百姓大藥房和一心堂主營醫藥零售,納通科技主營醫療器械流通,上述業務毛利率普遍高于純藥品流通業務。從資產負債率的中位數來看,AA+企業資產負債率最低,主要系華東醫藥和瑞康醫藥整體負債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所致。

      (4)從企業性質來看,發行人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資產規模、營業收入規模和利潤總額等指標上有明顯差距,由于歷史原因使得國有企業擁有廣闊的分銷渠道、上下游資源和品牌價值。此外,藥品作為關系消費者健康的特殊商品,在政策上受到嚴格管控,上述因素使得行業壁壘較高,普通企業難以進入。從債務負擔來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均在60%上下,全部債務資本化比率在40%左右,符合行業特性。2016年,兩種類型企業的債務負擔產生分化,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及全部債務資本化比率中位數分別為63.85%和41.14%,分別同比上升0.99個百分點和上升1.71個百分點,而民營企業2016年上述兩項指標中位數分別同比下降3.12個百分點和下降0.51個百分點,主要系2016年民營企業凈利潤累積較快以及部分民營企業實施定增使得所有者權益大幅增長。從盈利能力和經營效率來看,民營企業顯著優于國有企業,主要系國有企業自身體量過于龐大,各項費用支出對利潤侵蝕影響大,經營效率普遍較低,而民營企業正好相反。從財務指標的變動率來看,由于民營企業各項財務指標絕對值較小,因此增長普遍較快,隨著新醫改政策的逐步落實,資本市場融資渠道的拓寬,未來民營醫藥流通企業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從融資渠道來看,14家發行人中,有9家為上市公司,剩余5家中中國醫藥集團、上海上實分別為國藥控股和上海醫藥的控股股東;華潤醫藥控股的控股股東華潤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為香港上市公司;南京新工為南京醫藥的控股股東,發行人融資渠道暢通。 

      (5)從資產構成來看,醫藥流通發行人資產以流動資產為主,其中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存貨規模占比大。由于發行人收入中醫院終端銷售占比大,賬期較長,導致相應的應收賬款規模較大;整個醫藥流通行業對存貨規模要求較高,隨著銷售網絡的不斷擴大和收入規模的不斷增長,存貨也相應保持逐年增長的趨勢;由于經營周轉較快且存在下游長期占款問題,且部分結算方式以現金為主,故發行人貨幣資金規模較大。



      (6)從債務負擔來看,2016年發行人資產負債率及全部債務資本化比率中位數分別為59.42%和40.38%,分別同比下降2.80個百分點和上升0.60個百分點,主要系凈利潤的持續累積及部分企業定增募集資金帶動所有者權益上升所致;近幾年,隨著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發行人對流動資金需求持續增長,債務規模上升較快,仍以短期債務為主,債務期限結構有待優化,面臨一定集中償付壓力,但整體債務負擔適宜。

      (7)從盈利能力來看,隨著中國醫藥市場的擴容,醫藥批發和醫藥零售業務均呈現出持續增長態勢。從發債企業數據來看,2016年14家發行人營業收入及利潤總額均快速增長,營業利潤率中位數同比上升1.17個百分點。利潤構成方面,發行人主營業務盈利能力較強,非經營性損益對利潤總額貢獻較小。從經營模式來看,醫藥零售企業毛利率大幅高于醫藥批發企業,主要系醫藥零售企業可以通過提供服務來提高產品附加值及品牌效應等方面來提升盈利能力,醫藥批發毛利率普遍偏低。

      (8)從現金流來看,發行人經營獲現能力普遍較好,隨著發行人營收規模的不斷增長,經營性現金流入也實現快速增長,但是由于下游公立醫院客戶回款時間較長且部分客戶經常年底進行結算,導致醫藥批發企業應收賬款增幅較大且上半年經營獲現能力普通低于下半年等現象,也對企業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的增長產生一定影響;醫藥零售企業由于直接面向下游終端客戶,只有醫保支付的部分存在一定賬期且相對較短,所有醫藥零售企業整體獲現能力要明顯優于醫藥批發企業。其中華潤醫藥控股、華東醫藥、深圳市海王生物毛利率高于醫藥批發企業平均毛利率主要系上述三家企業業務中高毛利的醫藥工業業務占比較高;納通科技、瑞康醫藥的毛利率較高主要系兩家企業中高毛利的醫療器械流通業務占比較大所致。

      雖然發行人普遍存在短期債務占比較大的問題,但是現金流規模較大且應收賬款和存貨變現能力較好,上述流動資產對短期債務的覆蓋能力較強。整體來看,醫藥流通發行人整體債務負擔不大,雖短期償債壓力較大,但基于發行人自身良好的獲現能力及資產變現能力,整體債務風險較低。

      八、行業展望

      2016年以來,醫藥流通行業整體延續之前的高景氣度,行業繼續高速增長。隨著新醫改政策的密集發布及外部環境競爭加劇,行業將呈現出強者恒強的態勢,“兩票制”的正式落地使得行業集中度加速上升,行業資源向龍頭企業聚集,規模化效應逐漸顯現。此外,新醫改政策也將催生出新的經營模式,醫藥流通企業將以市場為導向,一方面積極尋找新的盈利點,另一方面不斷優化現有的經營模式,協調上下游資源來提升競爭力。未來,醫藥流通行業發展態勢繼續向好,產業結構持續優化。2016年醫藥流通行業發債數量和發行規模達到新高,發行主體營業收入和利潤規模均實現快速增長,資產負債率較為合理,行業整體信用風險較低。聯合資信對醫藥流通行業的評級展望為穩定。

      公司地址: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嵩江西路321號  傳真:0574-27788216
      版權所用:寧波市鄞州醫藥藥材有限公司 | 英特明州(寧波)醫藥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奇才科技
      藥品成藥分公司:0574-27788200 27788220 英特明州(寧波)醫藥有限公司:0574-28831176 28831172
      中藥參茸分公司:0574-27788238 27788248

      浙公網安備 33021202000691號

      浙ICP備13032370號
      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_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不卡_久久婷婷午夜精品二区_国产精品毛片在线完整版的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网站 |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 亚洲日韩乱码久久久久久 | 亚洲日韩乱码人人爽人人澡人人 | 五色天婷婷丁香五月综合 |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