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日前,懸壺臺已接入310家中醫服務機構,覆蓋浙江省全部11個地級市,累計開出處方近180萬張,服務55萬基層百姓,成為世界應用最廣的中醫“智能醫生”,并作為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診療區(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的“辨證論治”核心,在全國推廣應用。
不過,倪榮并不滿足于此,他結合微醫“互聯網+中醫藥”的規劃,把“懸壺臺”系統進一步升級拓展,于是集合眾多中醫智能應用、可進行中醫大數據云存儲與處理的智慧平臺“華佗云”誕生。
一個中醫藥辨證論治的工具,一個支持中醫藥大數據儲存和處理的云平臺,倪榮最初構想漸漸落地。
倪榮說,隨著“華佗云”的問世,中醫真正實現了可以辨證的開方,將它接入更多中醫藥服務機構后,實現信息的互通有無,大數據的匯集可以展現出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如,服務機構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查看大樣本患者就診需求或者個體患者診治過程資料,為機構管理、臨床診療提供決策支撐;政府通過它,能夠實時了解中醫藥服務機構的診療狀況,方便高效地開展行業服務、監督、監管。
值得一提的是,烏鎮互聯網國醫館內還琳瑯滿目地展示了中華五千年的中醫藥文化、中醫流派傳承、32省市道地藥材、智能中醫創新應用。
“走兩端”
杭州米市巷社區中醫館是310個使用了“懸壺臺”的中醫館中的一員。在該中醫館內,盧建華大夫正在通過“懸壺臺”為一位患者看病,傳統的望、聞、問、切后,在系統中輸入患者的癥狀,系統便自動彈出數個經典中醫藥方。盧建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很快就選擇了最合適的一副藥方,對癥加減幾味藥材,最后自動生成了一個融合網絡大數據智慧以及中醫實際診療的中醫處方。
健康界發現,醫生們對這個“智能中醫生”非常認可。它不僅可以幫助中醫師開藥方,還提供了一個繼續學習的平臺。在“懸壺臺”中,不僅有針對患者的循證中醫藥方,還有無數經典病案,這都成為醫生日常瀏覽、學習的對象。
嘉興市中醫院院長沈瑞林曾為“懸壺臺”的研發、改進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議。他介紹,這些中醫藥方,幾乎都來自于中醫藥教科書、指南等公開的經典中醫書籍,藥方千錘百煉,療效經過無數次驗證,極具普適性,是最便易、最基礎、療效最佳的中醫藥方集合。
嘉興市中醫院、米市巷社區中醫館在“懸壺臺”的幫助下,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相比應用系統前,米市巷社區衛生中心現在中藥飲片和非藥物治療的服務占比提高了10%以上。
相似的效果已經在310家應用“懸壺臺”系統的中醫藥服務機構中逐漸顯現,顯著提高了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這是倪榮設計該系統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