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醫”全部大調整,設市場監管總局、衛健委,撤食藥監總局、衛計委;新成立醫保局
日期:2018/3/17
3月13日上午九時,新華網、人民日報等同步發布: 根據國務院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改革后,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6個,根據國務院組織法規定,國務院組成部門的調整和設置,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批準。根據該方案,改革后,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
對于醫藥行業來說,最受關注的大部制改革方案細則全部浮出水面。敲黑板,劃重點:
1. 原CFDA職責并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同時在新總局下單獨組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重新組建后的國家知識產權局也歸屬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2. 原衛計委、原國務院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并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3. 新成立國家醫療保障局,將原人社部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職責、衛計委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職責、發改委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職責、民政部醫療救助等職責并入。
撤并后設置與職責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將包括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職責,以及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執法職責、商務部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執法、國務院反壟斷執法職責。
考慮到藥品監管的特殊性,單獨組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管理。市場監管實行分級管理,藥品監管機構只設到省一級,藥品經營銷售等行為的監管,由市縣市場監管部門統一承擔。
此外,重新組建的國家知識產權局也將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管理。重新組建的國家知識產權局將包括國家知識產權局職責、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管理職責、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原產地地理標志管理職責。目的是為解決商標、專利分頭管理和重復制法問題,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市場綜合監督管理,統一登記市場主體并建立信息公示和共享機制,組織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工作,承擔反壟斷統一執法,規范和維護市場秩序,組織實施質量強國戰略,負責工業產品質量安全、食品安全、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統一管理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工作等。
為啥這么改?目的在于:改革市場監管體系,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是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的關鍵環節。為完善市場監管體制,推動實施質量強國戰略,營造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進一步推進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讓人民群眾買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包括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務院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職責,以及工信部牽頭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履約工作職責、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職業安全健康監督管理職責。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要職責是:擬定國民健康政策,協調推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組織制定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監督管理公共衛生、醫療服務、衛生應急,負責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擬定應對人口老齡化、醫養結合政策措施等。同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管理。
為啥這么改?為推動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梳理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預防控制重大疾病,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國家醫療保障局將包括人社部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職責、衛計委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職責、發改委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職責、民政部醫療救助職責。
其主要職責是:擬訂醫療保險、生育保險、醫療救助等醫療保障制度的政策、規劃、標準并組織實施,監督管理相關醫療保障基金,完善國家異地就醫管理和費用結算平臺,組織制定和調整藥品、醫療服務價格和收費標準,制定藥品和醫用耗材的招標采購政策并監督實施,監督管理納入醫保范圍內的醫療機構相關服務行為和醫療費用等。同時,為提高醫保資金的征管效率,將基本醫療保險費、生育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
為啥這么改?為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不斷提高醫療保障水平,確保醫保資金合理使用、安全可控,統籌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更好保障病有所醫。
信息來源:上海醫藥商業行業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