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藥房托管,到底該何去何從?
日期:2018/6/13
藥房托管這種方式粗粗一看是一件多方共贏的好事:公立醫院由于取消藥品加成后,醫院收入大受影響,而通過藥房托管能得到一定的資金補充,對公立醫院來說是一件好事;對托管的藥企而言,渠道相對集中,供貨需求也穩定,公司的利潤有了保證;對地方政府來講緩解了撥付給巨額資金的壓力;對老百姓來講反正是零差價銷售藥品,托管能保障醫院用藥不缺貨、不斷貨。因此,藥房托管自2001年左右開始出現,后來發展史起起伏伏,并不是一帆風順。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地方政府、不同的企業、不同的醫院對藥房托管的態度各異。
商務部2011年發布的《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中,提出“鼓勵連鎖藥店積極承接醫療機構藥房服務和其他專業服務”。
2016年8月份,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陸昊主持召開領導小組全體會議,研究部署全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在布置的醫改工作重點中,其中一項特別受人關注,那就是藥房托管的試點。
2014年11月,湖北省衛計委、工商局、物價局等六部門在全國率先聯合出臺《關于加強全省公立醫院藥房托管工作管理的指導意見(試行)》,這也是全國首部藥房托管的指導意見。
2018年4月27日,甘肅省食藥監局官網發布【2018】72號文件《關于推進藥品流通企業創新發展的意見》。鼓勵有條件的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參與基層醫療機構“醫藥分開”、“分級診療”進程,承接醫院、社區等醫療機構處方外配、藥房托管等合作業務。
河南省以鶴壁市探索鄉鎮衛生院藥房托管模式起步,逐步在各級醫院嘗試藥房托管。實際上,這些年不少省份都有醫院藥房托管的實施,比較有名的南京的藥房托管等。
在各地公立醫院藥房托管一路高歌猛進的同時,還是有不少不同的聲音。
尤其是最近幾個新聞更讓人感覺藥房托管很難在進一步發展。國藥控股的相關人士向媒體表示,公司以前開展過藥房托管業務,但現在“不賺錢,而且還存在政策風險”,已經不做了。國控不做藥房托管了。而上海衛計委關于《本市醫療機構進一步加強藥事管理推動藥學服務轉型發展的通知》則明確禁止公立醫院開展藥房托管。文件指出:公立醫療機構在進行藥房供應鏈優化過程中,須審慎設定與醫藥企業的合作模式,不應與有關企業開展藥房“托管”或類似業務合作,防范合作可能帶來的法律和政策風險。
無獨有偶,2017年7月份,廣東省發改委價監局為配合國家和該省醫藥改革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對省內不斷出現的藥房托管現象作出執法指引,維護好醫藥行業公平競爭秩序,起草了《藥房托管行為反壟斷執法指南》。組織高校學者、公立醫療機構和醫藥企業進行公開征求意見和研討。
而山東省政府發布《山東省"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在《規劃》中"建立規范有序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章節,山東表示,"完善藥品配送企業管理辦法,加強藥品配送行為監管,防止獨家配送、壟斷經營,嚴禁網下采購配送藥品。
當年,湖北省在出臺《關于加強全省公立醫院藥房托管工作管理的指導意見(試行)》的同時,湖北省醫藥商業協會下轄的89家藥品企業,聯名向省政府提交了一份《關于對省衛計委等六部門的幾點建議》,建議暫緩執行"藥房托管"政策。
可見,對醫院藥房托管還是有不少反對的聲音。
藥房托管一開始實施就面臨著一些先天的不足,這些問題在實施期間又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反而有加重趨勢,這就使得藥房托管面臨著一個存廢的關鍵點。其實不管是贊同者還是反對者,都對藥房托管存在的問題要重視,不能回避這些難點:
一是藥房托管擾亂醫藥流通市場。本來醫藥市場是自由競爭,一旦藥房托管,沒能成為托管方的醫藥企業只能被拒在醫院藥房之外。就是說托管還有壟斷藥品銷售的嫌疑。醫院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般都會要求比較高的返點。而醫藥企業為了能夠占領市場和自身利益,一般會要求獨家托管。這樣一來,只有他們公司銷售產品才能在醫院銷售。托管的藥房無疑是被醫藥企業所壟斷,這是涉嫌違法。還有一個醫院藥品畸形銷售的現象。由于品牌藥價格高、利潤不高,而一些小藥企的藥品價格虛、返利高,為了追求利益出現劣幣驅良幣的現象。至于醫藥領域的商業賄賂會問根本不可能因托管而消失。
二是與醫改方向不符。醫改有個主流方向是醫藥分開。讓醫院從提供醫療服務中獲取報酬,而不要從藥品的銷售中獲得利益。醫改的實施以來一直秉承這種理念。并且鍥而不舍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藥品零差價、藥品集中招標、兩票制,甚至醫保局橫空出世也有這方面的因素。可見,醫藥分開是一個主流方向,至少在相當一段時期內不會發生變動。
而實施藥房托管,讓醫藥流通企業甚至是醫藥生產企業直接接入醫院的藥品管理,明眼人一看都知道這是與醫藥分開的大方向相悖的。醫院藥房托管其實是醫藥更進一步的融合,醫藥企業的利益與醫院的利益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無疑對進一步深化醫改形成了阻力。這是與醫改大方向的背道而馳的。這也是國家醫改層面從來沒有提及藥房托管的主要原因。
基于這兩個觀點,醫院藥房托管不會成為主流方式,有可能在今后一段時期內收到政策的打壓。因此,公立醫院藥房托管會越來越式微。這也就是最近國藥控股放出退出藥房托管的消息和上海等地出臺文件打壓藥房托管的深層次原因吧!但是,如果公立醫院合理的投入保障機制沒有建立起來,公立醫院藥房托管有可能換個馬甲再出現的可能性也是有可能的!
吳金華,全科主任醫師,健康管理師,長期從事基層臨床和一線公共衛生事業,有管理工作經歷,對基層衛生工作有比較深刻認知和體會。
信息來源:醫藥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