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省明令禁止藥房托管,600億醫藥市場將徹底改變!
日期:2018/6/30
曾發文規范藥房托管的湖北省,公立醫院藥房托管也禁了。 前天(6月11日)舉辦的第十四期楚商“親清”政商座談會上,企業代表華潤湖北醫藥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勇提出:目前部分醫院存在獨家托管的現象,其他醫藥商業公司無法通過公平競爭獲取配送份額。衛計委是否允許獨家托管,后期是否會加以干預? 來源:天下楚商 對此,湖北省衛計委給出相應回應 2014年,省衛計委出臺了關于公立醫療機構藥房托管的指導意見,提出“實施公立醫院改革的醫療機構不得開展藥房托管”。從2017年7月31日起,該省所有公立醫療機構都取消了藥品加成,也就是說所有公立醫療機構都進入了醫療改革,所以藥房托管在該省是不允許的。 可能企業家提出藥房托管,更關心的是藥品配送、延伸的問題,去年中南醫院進行了藥品配送機構的遴選,今年一些公立醫療機構也在考慮這方面的事情。隨著醫改深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培育骨干配送企業。從政策層面來說,我們是鼓勵集中配送的,建議不要獨家配送。 回應中提到的這份《關于加強全省公立醫院藥房托管工作管理的指導意見 (試行)》對藥房托管的程序和內容、對藥房托管雙方的條件和行為以及藥房托管中不正之風的處理進行了規范。從上述湖北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的說法看,該文件實際已廢止,而該省對藥房托管的態度,已明確為:禁止! 此前廣東、上海、北京等省市也已明確禁止、清理藥房托管。雖非第一,但,湖北作為全國醫藥市場“開拓者”,一旦藥房托管被禁止,將影響600億醫藥市場,并引發業內較大震動。 官方明確,公立醫院不可托管藥房 所謂藥房托管是指醫療機構通過契約形式,在藥房的所有權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將其藥房交由具有較強經營管理能力,并能夠承擔相應風險的醫藥企業進行有償的經營和管理,明晰醫院藥房所有者、經營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保證醫院藥房財產保值增值并創造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一種經營活動。 但,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開之后,其卻成了緩解“取消藥品加成”壓力的救命稻草。在全國半數以上醫院或明或暗地推廣開來。 早在2014年11月,湖北省衛計委、省工商局、省物價局等6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全省公立醫院藥房托管工作管理的指導意見 (試行)》(簡稱“指導意見”)。 作為首個在全國范圍內對藥房托管作出明文規定的省份,湖北省的指導意見,雖然做出了 “實施公立醫院改革的單位不得開展藥房托管工作”、受托方“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壟斷經營”等反壟斷規定,但,還是在業界引起了軒然大波。 2015年3月,湖北省內超過300家中小醫藥生產和配送企業聯名上書,表達反對意見。反對者直指,是一種變相的“以藥養醫”,容易導致權力尋租、大型醫藥配送企業壟斷市場等后果。 一位反對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但明文規定藥房托管產生利潤,并讓托管雙方明確分成比例。實際上就是將原來藥房托管試點階段的各種暗中讓利回扣明朗化,將不合法的行為變為合法行為了?!?br /> 而其中,大型醫藥企業壟斷市場的威脅,更是重中之重,痛中之痛。這也是為什么湖北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由企業代表關于藥房托管的質疑,直接給出“鼓勵集中配送的,建議不要獨家配送”答復的原因。 而托管企業也不是贏家。2017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謝子龍在接受健識君采訪時,也表示,藥房托管實質上是藥房產權和采購權的分家,是采購權、使用權和審批權的分離,而非根本性的改變,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醫藥分開”。20%至30%的托管費也太高了。從長遠來看,藥房托管不可持續,必將失敗。 多地遭禁,藥房托管終將名存實亡? “藥房托管是變相的‘二次議價’,實質上將暗扣變明扣的不合法行為合法化了?!标兾魇∩疥柨h衛計局副局長徐毓才曾如此表示。在另一位業內人士看來,在藥店銷售的藥品勢必是采購成本低、銷售價格高的高毛利藥品,這樣一來,背離了遏制藥價虛高的政策初衷。 為此,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已著手出臺禁止“藥房托管”的政策了。2018年4月26日,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發布《關于推進和規范衛生計生系統行風建設管理的通知》,要清理藥房托管。 與之類似,上海、廣東等省市也列出了禁止藥房托管的條款 ◆ 2016年8月,青海省衛計委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醫療機構科室管理和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的通知》,要求“嚴禁醫療機構進行藥房托管或承包”。 ◆ 2017年12月,山東省政府發布《山東省“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明確表示將“完善藥品配送企業管理辦法,加強藥品配送行為監管,防止獨家配送、壟斷經營,嚴禁網下采購配送藥品?!?br /> ◆ 2017年7月,廣東省價監局起草了《藥房托管行為反壟斷執法指南》,明確公立醫院在招投標或遴選藥房托管企業中,有11種行為可能造成壟斷;明確醫藥企業,3類18種行為可能有市場支配地位濫用、達成橫向壟斷協議、違法代行行政職能的嫌疑。 ◆ 2018年6月,上海市衛計委發布《關于本市醫療機構進一步加強藥事管理推動藥學服務轉型發展的通知》,指出:公立醫療機構在進行藥房供應鏈優化過程中,須審慎設定與醫藥企業的合作模式,不應與有關企業開展藥房“托管”或類似業務合作,防范合作可能帶來的法律和政策風險。 在一片“禁令”中,業界甚至傳出“藥房托管大戶”國藥控股放棄托管業務的“消息”,后又遭到質疑。 但,無論如何,作為醫藥分開后的一種藥房管理模式,藥房托管很可能是處方外流的實施路徑之一。據IMS統計數據顯示,到2020年這個市場規模將接近8000億。在過去的幾年間,國藥、上藥、康美等企業都在藥房托管領域進行布局。 這讓“藥房托管”成了好吃又燙手的“山芋”,中小企業能看不能吃,大型企業則陷入“拿不起、放不下”的困境。 時任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醫藥政策室主任傅鴻鵬表示,按照破除以藥補醫的總體改革思路,藥房托管必然在禁止行列。但能否徹底消除以藥補醫,取決于公立醫院的籌資機制改革。 BY/
信息來源:健識局(jianshiju01)
浙公網安備 3302120200069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