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胞跨界醫藥健康背后戰略全面公開!8000字詳解它的雄心與希望
日期:2018/6/30
養老、臍帶血干細胞存儲、細胞免疫治療三條賽道齊發力,三胞這一醫療健康產業的巨艦即將起航。在三胞戰略規劃里,當前已布陣的三條賽道中,三胞最終都要殺進全球競技場,要拿下前三甲。
金陵古城,魚米之鄉。25年前,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也在這片寶地開始構建起他的商業版圖。
1993年,袁亞非憑借2萬元以電子產品零售起家,打響了“電腦大王”的名號。2000年,具有大規模、標準化、連鎖直銷特征的IT連鎖零售企業“宏圖三胞”誕生,目前在2017年中國連鎖百強榜中仍位列第17位。
三胞集團董事長 袁亞非
現在,區別于初創時業務單一的“小作坊”,三胞集團旗下的產業已相當多元。目前擁有南京新百、宏圖高科兩家A股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萬威國際,以及金鵬源康和富通電科兩家新三板公司,共五家上市公司。截至2017年,三胞總資產已突破1300億元,年銷售總額近1500億元,連續14年入圍“中國企業500強”,2017年位列榜單第124位。
在大健康領域,三胞目前擁有養老、臍帶血干細胞存儲、細胞免疫治療等主要產業。不久之后,南京新百即將成為三胞大健康產業的重要平臺,這家綜合商業巨頭正式駛向大健康產業航道。
十年前,三胞就進入了養老行業試水大健康領域。2014年左右,正式集中向大健康這一新商業賽道發力。近幾年,三胞逐漸明晰以“新健康、新消費”兩大核心主業協同發展的戰略方向。未來,三胞期望以包括養老在內的三個主要產業為基礎,構建和完善“生有所望、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新健康產業生態鏈。
袁亞非說:“我現在60%的精力都投在大健康產業。”顯然,這位坐擁1300億元資產的商業大佬要轉向醫藥健康產業塑造自己的新角色和地位。在三胞的戰略規劃里,當前已布陣的養老、臍帶血干細胞存儲、細胞免疫治療等業務領域,最終都要殺進全球競技場,并且要拿下前三甲。“要做就做到全球領先,做不到前三名的事兒不做。”袁亞非曾如是說。在養老和臍帶血干細胞存儲兩條跑道中,三胞已在國內甚至全球處于領先地位,剛納入的細胞免疫治療擁有美國FDA首個獲批的技術標準,在中國這片被視為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的沃土中即將抓住機遇沖刺。
那么,被醫藥行業內評價為產業“新手”的三胞,在大健康領域向全球領先看齊,三胞的底氣是什么?在大健康賽場上,三胞又將怎么跑?
1
轉型未來
2013年,國家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在此大背景下,恰逢三胞轉型升級關鍵期,袁亞非迅速作出判斷,決定通過“走出去,引進來”探尋轉型之路。
結合轉型方向,三胞重點出擊大健康產業。以色列健康養老服務公司納塔力(Natali)和護理服務公司A.S Nursing、東南亞最大的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和臍帶膜儲存服務提供商新加坡康盛人生集團(以下簡稱“康盛人生”)、擁有首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的細胞免疫治療藥物普列威(Provenge)的美國生物醫療公司Dendreon等相繼加入了三胞的大健康陣營。
2014年,三胞集團簽約收購以色列全球領先的養老服務企業Natali
此前,三胞通過并購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對于收購標的,其篩選標準一直很明確:第一,標的業務在中國能落地,有發展空間;第二,標的能與三胞已有的產業進行協同;第三,推動三胞國內產業轉型升級。布陣大健康產業也是如此。
2014年,三胞以約4.32億元收購了納塔力。創立于1991年的納塔力坐擁以色列健康養老領域的頭把交椅,占據超50%的市場份額,每年為以色列100萬用戶提供居家養老、應急救援和遠程醫療等服務。袁亞非表示,三胞早在10年前就開始從健康養老領域切入大健康產業,當時他的判斷是:“未來養老一定將成為大產業,這是明顯的趨勢”。
考慮收購納塔力并不是一時興起。2012年,三胞入股了本土最大的綜合養老服務公司安康通。在收購納塔力之前,安康通的服務用戶數只有10萬。據三胞集團高級副總裁卜江勇透露,三胞當時并購納塔力的動力是其居家養老等醫療服務模式和管理理念可運用至安康通,以擴展三胞在中國的健康養老業務。截至2018年5月份,安康通覆蓋老年用戶人數近1200萬。2015年,南京新百與納塔力又共同設立了健康養老服務供應商納塔力中國,截至2018年4月份,納塔力中國用戶總數突破200萬。
對于發展養老產業來說,醫療機構資源的積累也是重中之重,在布局養老服務的同時,三胞還對醫療機構進行投資。2014年,三胞參與徐州市腫瘤醫院的改制,與徐州市國資委開展PPP合作模式。目前,徐州市腫瘤醫院已經成為淮海經濟區唯一一家三甲腫瘤醫院。三胞與徐州市國資委共同出資建設江蘇省人民醫院徐州分院,投入使用后將極大改善當地居民看病就醫條件。目前,三胞旗下醫療機構資源已經初步形成“社區、綜合、專科”三級診療體系。不僅是對養老,未來醫療機構資源還將與三胞已有的基因檢測、細胞免疫治療等業務發揮重要協同作用。
前期的布局堅定了三胞聚焦健康產業的決心,這也為之后三胞收購Dendreon公司及投后管理積攢了重要經驗。
2016年到2017年對三胞來說是鋪開大健康產業賽道的關鍵階段。
除了養老產業,三胞在大健康產業第二個選擇的發展領域是臍帶血干細胞存儲。袁亞非曾在公開演講中表示:“隨著生物醫藥、基因工程等科技手段的進步,以臍帶血干細胞治療、基因檢測、癌癥早期篩查為代表的精準醫療和預防醫學將成為健康服務業增長的新動力。”而臍帶血干細胞在臨床上的應用是最為成熟的。2016年,南京新百收購了齊魯干細胞76%股權、康盛人生20%的股權、并與三胞集團等多方設立基金收購中國臍帶血庫企業集團(以下稱CO集團)。
此外,三胞還在繼續完善健康養老產業鏈。2016年3月,納塔力完成對以色列最大的家政護理公司A.S Nursing的收購,其在以色列的市場份額得到進一步擴大,同時也為三胞發展國內的健康養老產業添磚加瓦。之后,三胞并沒有停止擴張養老板塊的步伐。2017年2月16日,三胞以健康產業基金增資控股綜合型養老服務企業頤樂居。卜江勇表示,三胞選擇頤樂居的重要原因在于其獨特的CCRC(持續照料退休社區)養老模式,該模式是頤樂居2007年發展業務之初從美國引入的先進養老模式,“從居家養老到社區養老再到機構CCRC,三胞在養老板塊的整個布局就比較完整了”。
2016年也是三胞布局創新藥產業的開端。細胞免疫治療在全球醫藥市場屬朝陽新興產業,入局者幾乎都在起步狀態,尚未形成激烈的競爭格局,發展空間較充足,尤其是在中國市場。
據三胞Dendreon公司董事長徐芳透露,三胞的生物醫療產業團隊自2016年集結之初就考慮在細胞免疫治療方面有所動作。2017年1月9日,三胞與全球生物醫藥大佬Valeant公司在舊金山達成股權收購協議,以8.19億美元(約56.8億元)收購Valeant旗下Dendreon公司的100%股權。
一方面,通過此次收購,三胞獲得首個FDA批準的細胞免疫藥物,也相應獲得全球唯一治療前列腺癌的細胞免疫藥物普列威的知識產權、生產技術、研發平臺、人才團隊等。另一方面,該筆交易金額創下了中國企業收購美國生物類原研藥的最大交易記錄,這樁跨境并購一時間吸引不少醫藥行業對這家IT零售巨頭的關注。
三胞的大健康產業版圖還進一步擴展至基因檢測行業。2017年2月23日,三胞以6.8億元的醫療并購基金收購上海凡迪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權,凡迪基因主營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等檢測業務,該筆收購也是當時國內基因檢測行業的最大一筆收購。
近兩年的時間,三胞大健康產業的拼圖陸續由養老、臍帶血干細胞存儲、細胞免疫治療、基因檢測等醫療、醫藥細分領域拼出了基本輪廓。
2
Dendreon魅力幾何?
2017年初,三胞集團簽約收購美國生物醫藥公司Dendreon
三胞收購Dendreon于2017年6月29日正式完成交割。“我買普列威的時候,全世界幾乎都反對我。”袁亞非笑稱。一直以來,“外來者”三胞收購Dendreon一直都承受著不少質疑。這樁金額不小、跨境且跨界的并購三胞能否接得住?袁亞非又為何力排眾議拿下Dendreon?
“在生物醫藥這塊我可以說是外來者,我的團隊可不是啊。”實際上,三胞對Dendreon的并購以及投后管理,有一支由袁亞非親自組建的精悍人才隊伍在背后支撐。
現任Dendreon公司董事長,也是最早加入三胞生物醫療團隊負責該板塊戰略規劃的徐芳,在百時美施貴寶、阿斯利康、諾華均有戰略規劃或市場拓展方面經驗,并擔任過萬靈科醫藥公司亞洲區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三胞集團副總裁王彤焱擔任過西安楊森副總裁,曾是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副會長;現任Dendreon中國及香港公司COO吳嵐林在西安楊森、百特及默沙東等積累了15年市場營銷和銷售管理經驗,就職默沙東時曾在三年內將用于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產品保列治從7000多萬美元的銷售增至1.3億多美元,熟知泌尿領域產品的市場拓展和打法;現任Dendreon公司首席技術官英函在跨國藥企的腫瘤免疫藥物早期研發、生產以及質量管理、臨床研究、藥品注冊申報等有超過20年經驗,他在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時師從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開拓者之一Steven Rosenberg,普列威的研發者Edgar Engleman的實驗室就在英函所在實驗室的隔壁。
此外,三胞海外投并團隊人才濟濟,也為Dendreon的收購出謀劃策。負責跨境投資的高級業務副總裁王揚畢業于沃頓商學院,曾任巴克萊資本助理副總裁,團隊另有多名來自花旗、摩根等國際大投行的精英人才。
雖然這支隊伍2016年剛剛結成,但他們互相磨合得很快,力壓Dendreon的另外三家競購者,群策群力完成收購任務。
在回憶三胞剛布局生物醫療產業的情形時,徐芳表示:“當時我們沒考慮做任何的小分子或大分子藥,這些領域競爭很激烈,而且三胞相當于從零開始,別人的先發優勢已經超過我們了。于是我們考慮向腫瘤免疫這種新方向去布局。”
在細胞免疫治療中,Car-T無疑是熱門標的,同時這也使得相關交易價格水漲船高。“在這種情況下,以8.19億美元收購細胞免疫藥物已經算是性價比較好的交易。”另一個吸引三胞的原因是,在其考慮收購時普列威已整體扭虧為盈,2016年普列威的利潤達1.2億美元,僅8倍左右的市盈率(PE)。綜合來看,對剛進入創新藥賽道的三胞來說Dendreon算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標的。
Dendreon的細胞工廠
作為全球第一個獲FDA批準的細胞免疫藥物,普列威前期在市場的表現似乎不如預期,回顧Dendreon的早期發展和普列威的市場拓展可謂一波三折。
首先,由于普列威是首個向FDA報批的細胞免疫藥物,無前跡可循,僅Ⅲ期臨床試驗就做了三次。據悉,2007年,Dendreon已經按照FDA的要求對普列威做了兩個Ⅲ期臨床試驗。但為慎重起見,FDA繼續要求對該藥做第三個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最終于2010年4月才獲批用于治療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
獲批后的第一年,Dendreon將普列威的市場銷售交由制藥巨頭葛蘭素史克(GSK),當年成績很好。“那時候他們挺膨脹的,覺得這么好的產品可以拿回來自己銷售。如果一直交給GSK銷售,現在的業績肯定要遠超出他們自己賣的。”徐芳惋惜道。
在跨國藥企經驗豐富的徐芳對美國醫藥市場非常熟悉,她分析,美國的藥品市場是靠大量廣告和足夠多的銷售代表來推廣的。當時,Dendreon的市場銷售團隊規模和資源遠不及經驗豐富的GSK。
資源不足的另一個弊端在于,雖然當時醫保已覆蓋普列威,但報銷途徑是以“治療”而非“藥品”。也就是說,醫生需要先行墊款購買普列威,治療完成后再向保險公司申報回款,當時普列威的定價是一個療程10萬美元,保險公司回款時間少則兩三個月,多則半年,對醫生來說是不小的財政負擔。這就需要有經驗的市場準入團隊與保險公司積極跟進細節,來盡量減少回款時間,雖然這個問題目前已經解決,但卻影響了當時的業績。推廣渠道不夠精準也是業績的絆腳石,徐芳表示,當時普列威的銷售代表應當面向泌尿科醫生推廣,而不是腫瘤科。
與此同時,Dendreon還擴建了三個細胞工廠,分別位于加州、佐治亞州和新澤西州,并新擴招近2000名員工。“上市一個新產品,尤其是這么一個革命性的產品,其實很復雜,遠超Dendreon當時的運營能力。”由于攤子鋪得太大,Dendreon越來越感受到運營壓力。
2013年,Dendreon決定將新澤西工廠以43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進行細胞治療研發初期的諾華。諾華制備并生產的FDA批準的首個CAR-T產品Kymriah就是在這里誕生。同年,Dendreon的加州Seal Beach工廠成為FDA細胞免疫治療GMP的培訓基地。這些都進一步為Dendreon的技術標準進行背書。
2015年2月23日,加拿大Valeant公司以4億多美元的價格買下普列威,同時Dendreon宣告破產。由于Valeant在市場營銷方面也算老練,在重新調整之后,Dendreon當年恢復了盈利。
2018年5月23日,南京新百發布公告,公司發行股份從控股股東三胞集團手中收購世鼎香港并募集配套資金的事項獲證監會審核通過,世鼎香港主要經營性資產為Dendreon,普列威也將正式納入南京新百。此外,三胞承諾,Dendreon裝入新百后,2018年至2020年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5.3億元、6億元、6.6億元。
要實現這樣的增長,投后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從過往來看,三胞的海外收并購一直遵循全球化思維,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收并購過程中保持尊重當地規則、尊重企業用工制度的原則,保證管理穩定。王彤焱主要負責三胞生物醫療產業投后整合和產業協同的工作,她表示,為了盡可能保留原有團隊,三胞推出了合適的激勵機制,保持了團隊的穩定性。
mCRPC美國患者每年約4萬名左右,在中國,患者數量超3萬名,有很大的擴展空間。吳嵐林介紹了Dendreon分為內地和香港兩部分推進打入中國市場的思路。2017年11月14日,三胞收購了中生健康產業集團位于香港黃竹坑的GMP實驗室;2018年4月,Dendreon中國在上海張江的細胞工廠動工,預計近期完工。“我們希望推進普列威2019年在香港上市,如果進展順利,2020年下半年有望進入內地市場。”
將普列威引入中國還需要進行的一項大工程是技術轉移,負責中美間技術轉移的英函透露:“要完成普列威的生產制備,需要進行11個模塊,130多個步驟,以及1500個SOP技術轉移。”因此,美國Dendreon專門成立了一個30個人的團隊幫助三胞做技術轉移。
除了當前獲批的晚期前列腺癌,Dendreon也在積極推進普列威治療早期前列腺癌適應癥的臨床試驗。吳嵐林預計:“成功之后,我們的患者人群能增加4倍到5倍。”Dendreon吸引三胞更多的是普列威作為首個獲批的細胞免疫藥物的技術標準,未來,Dendreon將成為三胞發展細胞治療的技術平臺。“我們通過這個平臺,孵化出細胞免疫治療產品,CAR-T、TCR-T等也可以在這個平臺進行開發。”
3
一個生態,三個跑道
三胞大健康產業所涉及的細分領域看似分散,實則遵循著自己的一套產業邏輯。《醫藥界》·E藥經理人在了解袁亞非產業布局思路的過程中,“未來”“方向性”是他提及最多的詞匯。“三胞的大健康產業現在主要是三個跑道:養老、細胞免疫治療和臍帶血干細胞存儲,這些選擇都具備方向性。”
作為集團的決策者和領導者,袁亞非對大健康產業的規劃和方向的把握尤為重要。決定進軍大健康產業某細分領域之前,一方面,他招兵買馬,組建專業醫藥團隊并聽取建議;另一方面,他積極與醫藥產業專業人士交流,了解科研方向和前沿機會,預測未來趨勢,這其中甚至不乏諾貝爾獎大牛。“我當時跑到美國,按照我們列出的醫藥領域相關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一個個去面談,幾乎每個人都見過。他們是站在行業頂峰的人,我通過他們了解這個行業發展的邏輯。”
袁亞非在通過多個渠道深入了解醫藥行業之后,結合從商多年積攢的經驗,他判斷:“當初選擇大健康產業并購時,新藥方面我只做基因和細胞免疫治療相關的投入。因為隨著科學發展,疾病治療已經能夠通過細胞免疫治療和基因治療這些更為前沿的方式進行,也是人類生命的根本,我認為未來治療疾病的方向是在這里。”這也是他選擇醫藥健康產業的標的和發展方向的依據之一。
三胞的大健康產業愿景是構建“生有所望、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新健康產業生態鏈。“老有所養”意指三胞最早布局的健康養老產業,當前主要集合了安康通、頤樂居、納塔力、A.S Nursing,以及麥考林、移動健康管理平臺妙健康、智慧居家養老企業禾康智慧養老和機構養老企業振亞養老。臍帶血干細胞存儲、基因檢測業務歸為“生有所望”,“病有所醫”則涵蓋細胞免疫治療業務以及當前的醫療機構資源。
王彤焱表示,三胞的大健康產業有三個核心板塊,即養老產業、臍帶血庫和細胞免疫治療。另外,隨著大健康產業架構的逐漸明晰,三胞副總裁兼首席戰略官杜舟表示:“三胞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就是生物醫療健康板塊,上市公司南京新百將作為該板塊業務的重要載體,并將成為中國生物醫療健康產業的龍頭巨艦,引領產業的發展、開拓和創新。”
過去一年,承載于南京新百的大健康產業做出了不少利潤貢獻,在裝入Dendreon后將有進一步增長空間。
2017年報顯示,南京新百已完成收購的安康通、三胞國際(納塔力、A.S Nursing)、齊魯干細胞當年歸屬于上市公司的扣非凈利潤分別為2190萬元、8386萬元、5.33億元,合計6.39億元,占上市公司扣非后凈利潤6.78億元的90%以上。
對于南京新百未來業績,已裝入和擬裝入的健康資產依然是重要支撐。按照交易對手的業績承諾,2018年南京新百已裝入和擬裝入健康資產的業績將超過10億元。據公開信息,交易承諾安康通、三胞國際、齊魯干細胞2018年扣非后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3400萬元、1.02億元、3.55億元。Dendreon收購預案中,同樣有承諾,若本次交易在2018年完成,Dendreon當年扣非后凈利潤不低于5.3億元。若Dendreon在今年完成交割,僅按業績承諾的口徑算,2018年南京新百來自健康資產的利潤貢獻就有可能超過10億元。
當前,南京新百所包含的養老產業已穩居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老大的寶座。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養老產業將迎來發展機遇。全國老齡辦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為2.41億人,占總人口數的17.3%。還有公開數據顯示,預計到2050年前后我國老年人口數將達到峰值4.87億,占總人口數的34.9%。
此外,2017 年3月國務院發布《“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提出到2020年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從市場規模來看,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約5萬億元,預計到 2020 年,將達到7.7萬億元,2030年將超過20萬億元,市場發展迅速。
在養老方面,三胞經過近十年的布局發展,已成為國內養老產業的龍頭,尤其是居家養老,服務用戶覆蓋近1200萬人。卜江勇自三胞涉足養老產業起一直負責規劃和管理相關業務,并且擔任安康通董事長一職。他觀察到,我國正呈現出"90-7-3"養老格局,即90%的老人依靠居家養老、7%依靠社區養老、3%依靠機構養老的全新養老模式。
安康通是三胞占領國內居家養老市場的主力,當前已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蘇等20多個省市開展業務。安康通早在1998年成立,在學習和復制納塔力、A.S Nursing等先進養老和護理服務模式之后,安康通在國內養老市場得到進一步發展。
卜江勇介紹,安康通的定位有兩個,一是政府養老解決方案的提供商,提供的服務包括為政府搭建個性化的養老信息化指揮和調度中心平臺、為政府和機構提供通用性和個性化的綜合養老服務解決方案、為政府已有的養老指揮中心提供運營管理方案等;二是老人的生活服務平臺,主要向老人用戶提供緊急救助與安全預警服務、居家助老與生活服務、健康管理服務、日照中心服務、適老化改造五大類服務。
CCRC養老模式的頤樂居的加入與安康通實現模式互補,三胞養老業務覆蓋至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三個層面。禾康智慧養老與安康通業務模式較相通,但禾康的服務覆蓋范圍在安康通未覆蓋的福建、河南、重慶等省市,二者實現了區域互補。2018年3月,三胞增資控股合肥振亞健康養老投資有限公司,進一步擴張機構養老業務。
在深耕多年的養老產業,三胞已成為行業的佼佼者,而在布局僅兩年多的臍帶血庫,三胞甚至領跑全球的前端,成為全球最大的臍帶血干細胞存儲企業。
臍帶血含有豐富的造血干細胞,全球已有很多通過臍帶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挽救生命的例證。根據美國紐約血液中心(NYBC)的數據統計,在美國,臍血治療病種已達80余種。原衛計委發布的2017版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管理規范也列出了可使用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的部分血液系統疾病。當前,我國臍血庫大多提供存儲業務,在應用方面還有很多發展空間。
在南京新百參設基金收購中國臍帶血庫企業集團之前,其已在美國上市,擁有北京、廣東、山東、浙江等地的臍帶血庫牌的股權或運營權,是中國最大的臍帶血存儲企業。北京庫和廣東庫也是目前國內僅有的兩家通過美國血庫協會(AABB)認證的臍帶血庫。此外,南京新百還收購山東臍帶血庫(齊魯干細胞)76%的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全國僅有山東、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浙江、四川7家合法的臍血庫。就在2016年1月5日,原衛計委發布《關于延長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規劃設置時間的通知》,指出除了現有的7家公共庫,在2020年前將不再新增臍帶血庫,未來將籌建國家臍帶血庫。
也就是說,三胞手握中國僅有的7個正規臍帶血庫中的4個。此外,控股康盛人生,南京新百的臍帶血存儲業務得以在東南亞市場進一步拓展。目前,三胞旗下臍帶血干細胞關聯存儲總量已經突破130萬份,為全球最大的臍帶血干細胞存儲企業。
臍帶血干細胞存儲業務的業績表現也較為亮眼,近幾年業績均以超20%的速度增長。王彤焱透露,山東臍血庫2017年營收超過11億元,利潤超5億元。在發展臍帶血方向上,三胞想打通全產業鏈業務體系,以業績較好的山東臍血庫為例,未來的目標是形成“上游干細胞采集儲存、中游干細胞技術研發、下游干細胞治療應用、其他產品業務補充”的體系。“如果將臍帶血干細胞產品化,未來除了疾病治療,在疾病預防、抗衰老等方面也將發揮作用,市場將比臍帶血存儲更廣。”
據悉,圍繞臍帶血造血干細胞的全產業鏈業務比較廣泛,除了存儲和應用,從臍帶血的存儲也會延伸出很多業務,比如基因檢測、細胞治療、精準治療等。在大規模布好臍帶血業務一年以后,三胞入股當時僅成立6年的凡迪基因,凡迪擁有優生優育產品線、腫瘤精準醫療基因檢測產品線、健康管理基因檢測產品線三大產品線,且在無創產前篩查(NIPT)業務處于國內的第一梯隊。
基因檢測將和三胞的臍帶血業務形成較好協同。王彤焱分析,因凡迪主營針對母嬰的NIPT,推廣人員在推廣該業務時可同時推廣臍帶血存儲等業務。她還透露:“我們計劃讓凡迪開發家族基因測序圖譜這樣一個面向家庭的產品線,未來也可向三胞的臍血庫客戶進行推廣,再次形成協同。”
俯瞰三胞總部大樓,形似一條盤旋巨龍。細胞免疫治療、臍帶血干細胞、養老健康三大主業協同發展,三胞這條在醫療健康產業的潛水蛟龍即將躍出水面。
本文為E藥經理人雜志6月刊封面報道,原文標題為《三胞新健康航母啟程》。
信息來源:E藥經理人
|